|
|
2024-01-19 阅读次数: 2054 | |
各单位、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23〕1号)文件精神,围绕“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建设一批新形态AI课程,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现开展校级新形态AI课程建设专项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秉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思路,鼓励从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学习方式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创新,建设一批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课程。 二、建设内容 (一)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通过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提供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展示,进而实现知识的有机组织、深入挖掘和全面利用,构建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标识,匹配学科知识图谱,为师生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和精准的资源服务,通过知识结构优化,促进各类教学资源的高效应用。 1.课程知识图谱的建设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建设完整的知识图谱包含能力图谱、问题图谱、知识图谱和教学资源图谱四个维度。 2.课程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将知识图谱建设的成果进行呈现,其中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知识点简介、知识点结构。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3.各课程已积累视频资源、教材、虚拟仿真实验、测试等各类教学资料,可将结构化、碎片化资源关联至每个知识点,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应用。 4.课程知识图谱应基于信息网络和教育新媒体技术实现,鼓励尝试实现数字化教材与电子化知识图谱在内容上的相互补充和使用上的融通支持。建立知识图谱及时更新和补充机制,体现学科专业新发展以及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成果。 (二)基于AI的教学模式方法创新 开展新形态课程教学改革,拓展教学时空,探索虚实融合空间中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混合式等教学新模式,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ChatGPT)支撑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创新。组织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人工智能赋能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三)数字化开展学生形成性评价 融合信息化手段科学进行学生形成性评价,应用数字工具对学生学习特征和行为进行分析,伴随式采集和分析教学数据,准确开展数字化学情分析、数字化学业评价等,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 三、申报范围及条件 1.高水平学科覆盖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认证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以及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优先申报。 2.请各学院整合内部优质资源,认真组织遴选推荐,每个学院(部)择优推荐2门申报。学校2024年拟立项10-12门,统筹开展新形态AI课程的建设工作。 3.课程负责人为我校在职在岗教师,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有3年及以上专任教师经历(含在其它学校任教),对信息化教学有较高热情。 4.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能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 四、项目遴选及管理 1.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审,公示无异议后发文确定立项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时间为2年。 3.申报获得立项的课程,学校将适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材料报送 1.申报人按要求填写《校级数字化课程申报书》(附件1,一式三份)。 2.各学院(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课程,填写《校级数字化课程立项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一份)。 上述材料于3月8日前将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统一报送教务处教研科(28-221),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教研科邮箱(tctjyk@jsut.edu.cn)。逾期申报、个人报送一律不予受理。 联系人:张倩茹、宋蕾,联系电话:86953067
附件:1.江苏理工学院新形态AI课程建设专项申报书 2.江苏理工学院新形态AI课程建设专项申报汇总表 3.江苏高校数字化教学基本规范 教务处 2024年1月19日 |
|
【打印】 |